close
抗毒素,毒素,患者,肌肉,抗毒血清

提問: 破傷風是什么病? 問題補充: 医师解答: 什么是破傷風(tetanus)? 破傷風是一種歷史較悠久的梭狀芽胞桿菌感染,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桿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故破傷風都發生在傷后。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 什么原因引起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 破傷風有什么癥狀? 1.潛伏期:長短不一,往往與曾否接受過預防注射,創傷的性質和部位及傷口的處理等因素有關。通常7 ̄8日,但也有短僅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或數年。 2.前驅期:乏力、頭暈、頭痛、咀嚼無力、反射亢進,煩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牽拉,抽搐及強直,下頜緊張,張口不便。 3.發作期:肌肉持續性收縮。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順序是臉面、頸項、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間肌。 4.對聲、光震動、飲水、注射可誘發陣發性痙攣。患者神志始終清楚,感覺也無異常。一般無高熱。 預防破傷風的方法有: 1、正確處理傷口。對于一般小的傷口,可先用自來水或井水把傷口外面的泥、灰沖洗干凈。有條件的,可在傷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藥水,然后在傷口上蓋一塊干凈的布,輕輕包扎后再到醫院進一步治療。對于一些大的傷口,可先用干凈的布壓住傷口,然后迅速去醫院治療。 2、注意產婦衛生。 3、注射預防針。 4、內服中藥。 并發癥: 除可發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發生以下并發癥: ①窒息:由于喉頭呼吸肌持續性痙攣和粘痰堵塞氣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頭痙攣、呼吸道不暢、支氣管分泌物郁積、不能經常翻身等都是導致肺炎肺不張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暢、換氣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強烈收縮、禁食后體內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謝產物增加造成代謝性酸中毒; ④循環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發生心動過速,時間過長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發生休克或心搏驟停。這些并發癥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應加強防治。 破傷風需要做哪些檢查? 1.患者有開放性損傷感染史,或新生兒臍帶消毒不嚴,產后感染,外科手術史。 2.前驅期表現乏力,頭痛,舌根發硬,吞咽不便及頭頸轉動不自如等。 3.典型表現為肌肉持續性強直收縮及陣發性抽搐,最初出現咀嚼不便,咀嚼肌緊張,疼痛性強直,張口困難,苦笑面容,吞咽困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困難,緊張,甚至窒息。 4.輕微的刺激(強光、風吹,聲響及震動等),均可誘發抽搐發作。 5.局部型破傷風,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僅限于創傷附近或傷肢,一般潛伏期較長,癥狀較輕,預后較好。 破傷風桿菌在傷口的局部生長繁殖,產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傷風的原因。外毒素有痙攣毒素和溶血毒素兩種,前者是引起癥狀的主要毒素,對神經有特殊的親和力,能引起肌痙攣;后者則能引起組織局部壞死和心肌損害。破傷風的痙攣毒素由血液循環和淋巴系統,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達脊髓前角灰質或腦干的運動神經核,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后的毒素主要結合在灰質中突觸小體膜的神經節甙脂上,使其不能釋放抑制性遞質(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運動神經系統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橫紋肌的緊張性收縮或陣發性痙攣。毒素也能影響交感神經,導致大汗、血壓不穩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傷風是種毒血癥。 如何治療?1.單間隔離,加強護理,減少刺激,嚴防交叉感染。 2.傷口處理,徹底清創,用雙氧水或1:1000的高錳酸鉀液體沖洗,或濕敷傷口,開放傷口,絕禁縫合。傷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創。 3.破傷風抗毒血清的應用:T.A.T10-20萬u,或5萬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靜滴。以后每日肌注5000-10000單位,直至癥狀好轉。用前必須皮試,傷口周圍也可注射5000-10000u,必要時鞘內注射,人體破傷風免疫球旦白也可應用,免于皮試。 4.控制、解除肌肉強直性收縮:可用冬眠靈或苯巴比妥鈉,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嚴重時可用硫噴妥納液體靜注。 5.預防性氣管切開:有呼吸困難時應用,切開后應加強 護理,及時吸痰。 6.抗生素的應用。 7.全身支持療法。 小傷口不會感染破傷風 破傷風桿菌是厭氧菌,屬條件致病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或傷口較深并合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況下易生長繁殖。 破傷風桿菌多生長在泥土及鐵銹中,所以在傷口較深沾染泥土或被鐵銹類鐵器扎傷時均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如果只是蹭破表皮而已,傷口不深,只要做好適當的清創,不必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或用些消毒藥水如紅藥水外擦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創面已干燥,沒有滲出液,可不必再擦拭。 因破傷風抗毒素是一種免疫馬血清,對人體是一種異性蛋白,具有抗原性(過敏反應),因此在用藥前先作過敏試驗。試驗結果為陰性可直接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試驗結果為陽性者,則應進行脫敏注射,即小劑量分4---5次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在用過破傷風抗毒素超過一周者,如再使用,還須重作皮膚試驗。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侵人人體傷口并在傷口內繁殖和產生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臨床上以患者全身或局部肌肉持續性痙攣和陣發性抽搐為主,中醫亦名“破傷風” 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創傷后,或有感染病灶,失于調治,正氣受損,風邪乘隙侵入,由表人里,引動肝風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致病菌是破傷風桿菌,它是一種革蘭染色陽性的厭氧性芽孢桿菌,廣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糞便中。破傷風桿菌必須通過皮膚或黏膜的傷口侵入,并在缺氧的傷口局部生長繁殖,產生兩種外毒素,一種是痙攣毒素,對神經有特殊親和力,作用于脊髓前角細胞或神經肌肉終板,而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橫紋肌持續性收縮或陣發性痙攣,另一種是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和心肌損害.因此,破傷風是一種毒血癥. 治療 普通康復療法 安排患者住單人病室,環境應盡量安靜,防止聲光刺激。高熱量高營養飲食,補充水、電解質和維生素B、C。傷口嚴格隔離。用具要徹底滅菌,敷料要焚毀。 現代西醫西藥治療方法 1.中和游離毒素 破傷風抗毒素:破傷風抗毒素和人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不能中和與神經組織已結合的毒素,故盡早使用.用前先作過敏試驗.第1天用2萬~5萬單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內,靜脈緩慢滴注,以后每天再用1萬一2萬單位作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共3—5天.新生兒破傷風可用2萬單位由靜脈滴注,此外也可作臍周注射. 人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可以深部肌內注射。完全可以代替破傷風抗毒素,一般只需注射1次,劑量為3000—6000單位。 2.控制和解除痙攣 患者應住隔離單間暗室,避免光、聲刺激。防止褥瘡的發生. 病情較輕者,用安定5毫克口服或10毫克靜脈注射,每天3~4次.也可用巴比妥鈉o.1~o.2克肌內注射,或l0%水合氯醛15毫升口服或20~40亳升直腸灌注,每天3次. 病情較重者,用氯丙嗪50~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靜脈緩慢滴注,每日4次. 抽搐嚴重者,可用硫噴妥鈉o.s克作肌內注射,副醛2~4毫升,肌內注射,或肌肉松弛劑,如氧化琥珀膽堿、氯化筒箭毒堿、三碉季銨酚、漢肌松等. 3.防治并發病癥 對病情嚴重者,防治并發癥的關鍵是早期作氣管切開術,保持呼吸道通蛹,以免呼吸道并發病癥發生. 4.抗生素的應用 大劑量青霉素可抑制破傷風桿菌,并且助于其他感染的預防,也可口服甲硝唑每次0.4克,每6小時1次,或每次1克直腸給藥,每8小時1次,持續7~l0天。 手術療法 清創術:有傷口者.均需在控制痙攣下及時進行徹底清創,清除壞死組織和異物,敞開傷口,并用3%過氧化氫或1:1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和經常濕敷.如原發傷口在發病時已愈合,則一般不需清瘡. 氣管切開:對抽搐頻繁而又不易用藥物控制的病人,應早期作氣管切開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床邊還應備有抽吸器、人工呼吸機和氧氣等,以便急救。 預防與護理 主動免疫注射破傷風類素作為抗原,使機體產生抗體-抗毒素達到免疫的目的,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經濟的預防方法。 被動免疫,創傷發生后24小時內,皮下或肌內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適用于下列情況:①傷口污染嚴重;②嚴重的開放性損傷,如顱腦、胸、腹部開放性損傷及開放性骨折、燒傷;③傷后未及時清理創口或處理不當。 破傷風抗毒血清有兩種:①破傷風抗毒血清:注射后體內抗體可迅速上升,但僅能維持5~7天,注射前必須常規作過敏試驗,以免發 生過敏反應。②人體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由人體血漿中免疫球蛋白提純而成。因無血清反應,故不需作為過敏試驗,是理想的破傷風抗毒素。 破傷風的早期發現法 破傷風患者常有外傷史,特別是有被鐵銹或糞土等污染的傷口存在。它一般在傷口1~2周開始發病。此病雖很兇險,但只要發現得早并及時治療,同樣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說,對于破傷風患者,搶救的關鍵是及早發現。 破傷風的早期癥狀是肌肉痙攣,即人們常說的“抽筋”。多數患者最早的癥狀是面部肌肉痙攣,其表現主要是嘴張不開,咀嚼食物時,雙耳前方的肌肉痙攣疼痛。不少患者誤以為是牙病而去口腔科就診。口腔科醫生檢查時往往只發現咀嚼肌、顳肌痙攣,但口腔內卻無引起張口困難的牙病。越是要患者張大口,患者越是張不開,甚至反而越閉越緊。此時若稍有疏忽,即可不了了之而被延誤,但如有這方面的診斷知識,想到是破傷風并獲及時治療,多數是可以痊愈的。但不少口腔科醫生不一定都有這方面的知識,因而延誤者眾。待一旦出現全身肌肉痙攣抽動,再轉過頭來想到破傷風,預后就非常惡劣了。 早期診斷破傷風的壓舌試驗法。其檢查方法是:對某一近期有過割破刺傷皮膚的破傷風可疑患者,將一塊壓舌板或其它消毒干凈了的光滑小木板,甚至筷子、湯勺等,輕輕放人其口腔內的舌中部,用力下壓。如果患者立即出現牙關緊閉,并將壓舌板咬住,不易拔出,則為陽性,可判斷為破傷風早期表現。這些人在4~30小時內,將全部出現典型破傷風癥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o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